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公告信息 工作动态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政务公开 金融知识 办事指南 热点专题
高级搜索
| 我的位置: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 热点专题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2023年一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字号 文章来源: 2023-04-27 14:26:3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4月26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年一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庆旗,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李永泽,调查统计处处长马杰文,国际收支处处长范月霞出席发布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金融时报、凤凰网、城市金融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13家中央驻区媒体及地方媒体受邀参加。以下为文字实录:

2023年一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李庆旗

今年以来,全区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集聚调动金融资源赋能自治区经济发展新动力,凝心聚力推进金融服务“五大任务”见实效,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数据指标稳中有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质效进一步提升,金融助力自治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推进,为自治区经济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全年经济发展向上向好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一、金融运行提速扩量,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

(一)主要金融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54.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866.9亿元。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8315.3亿元,同比增长9.7%,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349.9亿元,同比多增533.4亿元,增速增量均为近六年来最高水平。3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760.5亿元,同比增长17.6%,较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446.9亿元,同比多增424.3亿元,增速和增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聚集金融资源,加大对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电热水供应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不含房地产业)贷款新增304.3亿元,同比多增208.2亿元。二是涉农、小微、普惠、民营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全面提升。全区涉农、小微企业和普惠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10414.1亿元、6076.1亿元、252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9%、12.1%和12.8%,全部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一季度分别新增874.2亿元、313.1亿元和186.2亿元,分别同比多增603.7亿元、219.5亿元和96.9亿元。全区民营企业贷款新增576.8亿元,同比多增363.9亿元,新增额创历史同期新高。三是制造业和高新企业贷款得到有效保障,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新增342.7亿元和165.6亿元,同比多增238.1亿元和78.3亿元,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二、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支持全区经济企稳向好

一季度,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认真落实稳健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求,力求“靠前发力”、“充分发力”,引导金融机构聚焦自治区“五大任务”建设,充分挖掘潜力,在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持续发力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一)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五大任务”建设。

按照自治区关于推进落实“五大任务”各项工作部署,制定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服务五大任务 支持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一方案、三行动、四工程”(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方案、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跨境人民币暖春惠企专项行动、“节水贷”融资服务工程、民营小微企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金融助力创业就业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工程)的金融支持总体思路,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五大任务”涉及的行业领域,支持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向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54.4亿元,同比多放73.9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874.2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1116.2亿元,同比分别多增603.7亿元、779.5亿元。

(二)普惠小微贷款提质增量。

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贷款流程,改进贷款服务,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一季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0.33亿元,撬动发放普惠小微贷款16.5亿元。一季度末,全区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2.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1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86.2亿元,同比多增96.9亿元。

(三)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

2022年以来,全区15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符合碳减排工具贷款329亿元,支持企业148家,获得碳减排工具197.4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量1199.8万吨;2022年至今年2月份,7家金融机构运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发放贷款223.2亿元,支持企业43家。全区金融机构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175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115.2亿元。运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为50家企业及个人提供贷款融资6586.4万元。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向金融机构发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2.9亿元,支持授信设备更新改造项目32个,投放项目24个,投放金额4.6亿元。2022年以来,全区各金融机构获得人民银行低成本货币政策工具资金超1000亿元。

(四)大力支持乡村振兴。

聚焦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访对接,切实提升春耕备耕金融服务质效,做到春耕备耕资金“早计划”、支农资金“早安排”、涉农贷款“早发放”。今年前2个月,全区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492.2亿元,同比增长17.6%。联合相关部门举办金融支持春耕备耕活动启动会,引导金融机构扎实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围绕春耕备耕相关领域,全区各级人民银行共召开座谈会52次、举办银企对接会17次,开展调研85次。

三、强化资产负债端管理,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督促指导金融机构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3月,全区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9%,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44%和5.62%,同比分别下降0.7个和1.3个百分点。

四、涉外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外汇局内蒙古分局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并细化《关于金融支持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指导意见》,各项便利化政策有效惠及市场主体,为地区涉外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汇市场环境。全区涉外收支平稳运行,今年一季度,自治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77.2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俄蒙跨境收支总额同比增长80.92%,约占自治区跨境收支总额的三分之一。

(一)推动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有序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试点扩容提质。精准辅导、动态更新优质企业后备库,指导银行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动性和专业性。今年一季度,辖区5家试点银行为24家试点企业办理试点业务1250笔,金额5.43亿美元,覆盖10个盟市,惠及乳制品、生物制药、石油化工等自治区外贸重点行业。二是服务地区贸易新业态发展,“点对点”支持有离岸业务需求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国内外产业链关联互动。今年一季度,指导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新型离岸贸易差异化业务管理方案,办理离岸转手买卖收支1947.69万美元,实现了三年来离岸国际贸易新突破。

(二)推动投融资便利化惠及市场主体。

一是落实上调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系数政策,支持大中型企业融入境外低成本资金。今年一季度,跨境融入资金0.59亿美元,7家跨国公司集中管理的279家境内外成员企业通过跨境资金池调配资金3.50亿美元,累计节约汇兑成本5155.19万元人民币,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是持续助力我区企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一季度,全区在蒙古国、土耳其、埃及、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7个境外投资项目。截至今年3月末,全区在俄罗斯、蒙古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存境外投资企业351家,占自治区全部境外投资企业的74.36%。

(三)提升汇率避险和金融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制定印发《“融汇助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指导辖内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资源,优化金融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支持企业更好地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今年一季度,外汇衍生产品“首办户”新增22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5家,外汇衍生产品签约额1.3亿美元,督导银行切实降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综合成本,一季度,已有39家企业享受减费让利及保证金减免,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70.4万美元。涉外企业主动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不断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平台应用稳步扩展,在原来4个应用场景基础上,今年3月新增了“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在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一季度,利用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场景为23家企业融资1604万美元,办理业务45笔,同比分别增长43.75%、162.52%和45.16%;利用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为3家企业融资320万元人民币。

下一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融入到新发展格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支持自治区落实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3年一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季度自治区金融运行平稳、主要指标实现了“开门红”,有力满足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李庆旗:今年一季度,全区金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金融机构靠前发力,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加快。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抢抓战略机遇期,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349.9亿元,同比多增533.4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以来,全区实体经济持续回暖,市场主体信贷需求明显增加。据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23年1季度内蒙古企业经营状况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比2022年4季度均有较大提升。从企业端看,3月末,全区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9550亿元,同比增长10.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7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977.9亿元,同比多增412.3亿元,其中,企业短期贷款新增573.8亿元,同比多增475.7亿元,扭转了疫情以来的低增长态势。从居民端看,3月末,全区住户贷款余额8753.8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2022年末1.3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363亿元,同比多增115.1亿元,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势突出,新增253.3亿元,同比多增91.4亿元,有效满足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等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网易内蒙古记者: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请问人民银行在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李永泽:去年3月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牵头会同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牧厅、能源局和银保监局等七部门制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方案》,聚焦自治区首批确定的12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供应链金融“1+N”服务机制,为12条产业链确定了10家金融服务主办行和辅办行,“一链一策”量身定制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强化金融赋能,综合运用金融、产业、监管等政策予以支持,促进资金链与供应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对接。截至今年3月末,全区奶业、肉业、羊绒、风电装备、生物制药等16条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贷款余额1607.3亿元。

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会同外汇局内蒙古分局制定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五大任务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继续深入开展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围绕自治区确定的8大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以增强“稳链、强链、补链”金融服务为目标,继续完善产业链“1+N”金融服务机制,要求金融机构深入研究不同产业链的融资需求特点,加大企业、项目储备力度,尤其对新增的玉米、林草、氢能装备、储能装备4条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要加大对接走访力度,按照“一链一方案”模式,创新推出适合不同产业链的信贷产品,合理确定企业融资规模、期限、利率和还款要求,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差别化融资服务。

今后每年对主办银行开展一次综合评估,从新发放贷款额度、新增首贷户、新发放贷款利率等多维度,监测主办银行服务质效,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主办银行名单进行动态调整。对效率高、服务好、成效明显的主办银行,将在项目信息、融资需求的推介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同时,继续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合力巩固好企业名单动态推送对接机制,多举措推动金融助力自治区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链。

城市金融报记者:刚才李行长提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请问这一场景在服务外贸企业方面有什么优势?

范月霞: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试点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外汇局内蒙古分局积极指导辖区各银行,充分调研辖区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需求,找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协同多部门合力推动业务对接。3月31日,中国建设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成功为二连浩特市某贸易公司办理保单融资业务,标志该场景在内蒙古地区成功落地。截至4月14日,使用该场景为自治区3家企业合计放款320万元人民币,场景应用效果持续显现。

“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实现外汇局、信保公司与银行间的数据联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银企融资效率。一方面,实现企业线上出具承保通知书、检验报关单,核验历史承保记录,操作便利,流程简化,免去企业往返银行、提交纸质单证的繁琐流程,办理时间从传统的3-5天减少到2小时。切实减少企业“脚底成本”,有效提升融资效率。另一方面,依托该平台,银行通过“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能够充分掌握企业经营及投保信息,有效提升工作质效。

奔腾融媒记者:请介绍一下一季度全区涉农贷款发放总体情况,具体投向哪些领域?

马杰文: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力保障农业、农村、农民资金需求,全区涉农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今年3月末,全区涉农贷款余额10414.1亿元,同比增长14.9%,较去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2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874.2亿元,同比多增603.7亿元,新增额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达64.8%,较去年同期提高31.6个百分点。从投向看,农林牧渔业贷款新增242.5亿元,同比多增111.2亿元;农户贷款新增189.2亿元,同比多增131.1亿元;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新增140.3亿元,同比多增109亿元;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新增131.8亿元,同比多增106.8亿元。涉农贷款快速增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金融支持自治区绿色发展方面,人民银行有哪些金融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庆旗:近年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发展服务质效,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组织全区金融部门开展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为自治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2022年,全区有15家金融机构运用197.4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向148家企业发放贷款329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量1199.8万吨;7家金融机构运用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发放贷款188.2亿元。全年绿色贷款新增802.8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超40%;2022年末绿色贷款增速超3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力度,助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于近期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组织全区金融部门深入开展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同时牢牢抓住双碳工具延续实施的政策窗口期,今年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将碳减排支持工具延期到2024年底,同时将我区的蒙商银行、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纳入支持对象。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期到2023年底,并将电煤保供和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纳入支持范围,重点支持保供任务重、存煤可用天数偏低的煤电企业。1-2月,全区7家金融机构运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发放贷款35亿元,支持企业25家,平均利率2.41%。在各项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的推动下,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3773.1亿元,同比增长34.2%,一季度新增430.9亿元,同比多增323.6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请问外商投资企业近期在资本项目方面有哪些便利化政策措施?

范月霞:外汇局内蒙古分局一贯坚持市场化导向,努力为我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更加开放、公平、便利的投资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外汇营商环境,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外资项目落地,提升外商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近期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取消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境内股权投资限制。允许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所投项目真实、合规的前提下,依法以资本金进行境内股权投资。截至目前,全区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786家,其中投资性的外商投资企业12家,非投资性的外商投资企业占比98.47%,该政策的实施惠及几乎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极大地便利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使用,以及开展境内股权投资,特别是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二是全国推广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等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在确保资金使用真实合规并符合现行资本项目收入使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资本金、外债和境外上市等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今年一季度,全区累计办理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88笔,金额0.41亿美元,分别占全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业务的65.67%和80.22%,极大减少了企业“脚底成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2号 邮政编码:010020 电话:0471-6650500 传真:0471-6962278
京ICP备05073439号 网站标识码:bm2500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16号
网站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