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公告信息 工作动态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政务公开 金融知识 办事指南 热点专题
高级搜索
| 我的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 工作动态

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多措并举开创支付服务赋能乡村振兴新局面

字号 文章来源: 2023-11-16 10:46:0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深化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进支付普惠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组织全区支付服务主体从地区实际出发,探索便利农牧民生产生活新举措,拓展赋能农牧产业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付服务支撑。

一、坚持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以主题教育问题整改为契机,在扎实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将深化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列入主题教育问题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4项,双周调度跟踪进展,于第一轮主题教育结束前完成销号,并持续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二是周密部署工作。组织助农取款收单机构开展一对一座谈,对全区助农金融服务点村级行政区布设及服务供给情况进行梳理,坚持问题导向,研讨解决思路,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任务分工,为推进全区农村支付服务工作提供指引。三是完善管理机制。按照“平等自愿、风险可控、能进能出”原则,根据机构实际展业情况,建立全区助农取款收单机构动态调整机制。指导银联内蒙古分公司常态化开展助农交易监测,加强风险管理。编发《内蒙古农村支付服务典型案例》,开展“服农助牧 支付为民”系列宣传,展示经验做法,强化正向激励。

二、扩大助农金融服务范围,提升农牧民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推动建立常态化银村对接机制。从农村牧区地广人稀、银行常规展业成本高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涉农银行通过选聘农牧民担任助农金融服务点站长、银行工作人员入驻村民微信群、银行网点与村支两委建立“党建+金融”合作模式等方式,与嘎查村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当好农牧民的“远程金融顾问”。2023年10月末,全区共有10678个行政村实现银村对接,覆盖率96.7%。二是加大支付服务补充供给。为提高偏远地区支付服务可得性,综合采用预约服务、流动服务车等方式,促进支付便利化。2023年1-10月,涉农银行机构在农牧区收到支付服务预约1.6万余份,完成率99.3%,43辆流动银行车赴1206个嘎查村办理业务10.3万余笔。三是提升助农金融服务点综合服务水平。立足服务点传统业务应用场景少的现状,推动助农取款收单机构试点探索“支付+”服务。截至2023年10月末,全区990余个服务点叠加邮政物流功能;5800余个服务点站长发挥熟悉村情优势,协助银行收集信贷需求;助农取款收单机构累计推荐100余家农牧户的滞销农畜产品上架城区超市,实现产销对接。

三、发挥金融科技驱动作用,增进农牧产业支付服务质效

一是为活畜交易市场提供智能一体化服务。为解决活畜交易市场交易金额高、现金结算量大、存在安全隐患相关问题,鼓励辖区支付服务主体在业务合规、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从活畜交易市场方及经纪人需求出发,提供个性化支付解决方案。2023年2月,指导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在锡林郭勒盟诚昭牛市试点上线“智慧牛市”系统,实现管理数字化、结算线上化,截至2023年10月末,系统交易金额达3.2亿元。二是拓宽“蒙”字号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主动牵头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优化移动支付服务促进农畜产品销售活动实施方案》,推动本土农畜产品上架支付服务主体信用卡积分商城、线上商城等线上平台。截至10月末,开展“乡村有好物 金融助振兴”公益直播带货活动10场,支付服务主体线上平台在架农畜产品2900余款,涉及商户1000余家,2023年1-10月线上销售额达5300余万元,助力蒙货走出草原,以金融力量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2号 邮政编码:010020 电话:0471-6650500 传真:0471-6962278
京ICP备05073439号 网站标识码:bm2500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16号
网站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