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农资准备,忙碌的春耕过后,河套地区农事生产正在有序推进中。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春耕备耕贷款余额达229.23亿元,同比增长9.69%,支持农户11.21万户。
受灾农户获支持
前段时间,临河区八一乡农丰村和生丰村的村民很是迷茫焦虑。原来,去年秋收时巴彦淖尔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导致地里正在晾晒的葵花籽出现内霉现象,收好的葵花籽内霉率达到20%至50%。
今年种什么,春耕备耕的钱从哪儿来?“去年葵花一直滞销,农户手里都没多少钱,眼看就要春耕了,这可咋办?”农丰村党支部书记尹继平愁眉苦脸地说道。
为此,在两村工作多年的河套农商银行员工李峰及时向巴彦淖尔市农牧局、临河区农牧局咨询,分析种植趋势,积极为村民讲解“富民贷”“种粮贷”这两款针对受灾农户的金融产品,同时组织专业信贷团队,利用移动终端让种植户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
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针对受灾农户先后推出“富民贷”“助农贷”“富农E贷”等20余种信贷产品,持续强化信贷供给;累计建成助农取款服务点940个、金融综合服务站107个,配备流动金融服务车9台,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累计为7080户受灾农户发放贷款10.96亿元。
新农人价值跃升
在杭锦后旗陕坝镇,陈禄到自己的农资销售门市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直播介绍所售种子、肥料等农资农具。
陈禄从事农业工作已有十多年,依靠自身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完成从“弯腰干农活”到“直播售农资”的身份转变。原来,陈禄毕业后返乡承包了100多亩土地从事农产品种植工作,几年后从当地农行贷款30万元开启了农资销售之路。随着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流动资金不足成为陈禄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整体评估他的销售情况后,不到一周就发放了300万元纯信用、随借随还贷款。“我这门市虽小,但每年能销售5000吨至6000吨化肥。看,这个仓库现在已经堆满了。”陈禄指着门市后近500平方米的仓库雄心勃勃地说道,“下一步,我准备联合这里的村民和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形成产业链。”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认真落实《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引导辖内各金融机构打破传统,探索适合当地农业、农村、农户特点的授信评价机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53.97亿元,较年初增加33.19亿元,其中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3.47亿元,服务户数超4000户。
农牧机械出海远航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加持。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金融大文章决策部署和科技“突围”工程。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强化跨部门协调,联合市科技局、工信局创设“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金融”支持模式,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给予金融机构点对点等额信用支持,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打造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新样本。
在巴彦淖尔市永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辆装载定制葵花籽脱壳生产线的卡车正在驶离厂区,准备发往哈萨克斯坦海外仓进行组装与调试后,交付哈萨克斯坦客户。
巴彦淖尔市永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级创业示范基地,也是巴彦淖尔市农牧产业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葵花籽脱壳生产线和色选精加工流水线是我们公司的拳头产品,每小时可以处理三四吨原料,生产线上的很多设备和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并制作生产线,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签订了98个生产订单,这几乎是去年全年的订单量,目前还有30多个订单正在洽谈中。”公司副总经理樊婷满脸自豪地说。
随着订单量激增和智能化转型需求增大,该公司遇到了资金不足问题。工商银行巴彦淖尔分行了解企业需求后,一周内便为该公司审核发放了500万元专精特新信用贷款,有效缓解其经营压力。
|